4月30日,一份关于“平安好医生”的匿名做空报告在投资圈中流传,再次将互联网医疗上市公司平安好医生推到风口浪尖。这份报告指出,平安好医生严重关联方依赖、模式证伪,仅靠业务注水造假维持估值的庞氏骗局,认为平安好医生股价只值10.75港元。
而与之形成”隔空对战”的是多家评级机构的看多报告。5月2日,摩根大通发布对平安好医生看多的研究报告,继续看高目标价至63港元/股。近期,花旗、汇丰也纷纷给予平安好医生“买入”评级,并上调平安好医生年营收预期。
据悉,针对做空报告,平安好医生方面已正式向公安机关报案,目前案件正在立案侦查中。
互联网医疗面临持续亏损考验
补贴重负之下,互联网医疗都不得不面临持续亏损的考验。
根据此前披露信息显示,年平安好医生净亏损为9亿元,同比下降9%。年—年,四年里平安好医生累计亏损已近30亿元。相关费用支出亦是平安好医生持续亏损的重要一部分。年报告期销售及营销费用为12.38亿元人民币,管理费用为9.95亿元人民币,增幅分别为71.2%和40.0%,二者费用总和占该公司总营收比例达66.9%,较上年增长幅度达55.6%。
而平安好医生4月26日通过引用大数据机构Trustdata发布的《年一季度移动互联网行业分析报告》,指在医疗健康市场中,平安好医生年Q1的全域生态流量超过万,同比涨幅达1.8倍。截至年12月31日,平安好医生注册用户数已达2.65亿,核心业务家庭医生服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4.11亿元,同比增长69.6%,证明其补贴的有效性。
平安好医生CEO王涛表示,接下来平安好医生将加大与平安集团、其他保险公司以及互联网平台的合作,进一步提升每一条业务线的盈利能力,与此同时,控制好管理费用。希望在毛利高的板块有更多的收入规模,比如消费医疗和家庭医生两个板块。接下来,公司一方面要降低服务成本,另一方面要推出收费服务。而电商业务,前期还是要先丰富商品,把服务能力提高。
“医疗资源相对欠缺,单纯依靠补贴的模式能走多远,仍存疑问。”一位互联网医疗行业投资人士对此评论道。
如何形成平台的完整生态
年左右,主管部门出台的若干规划性纲领性文件将“互联网+医疗”列入未来长期规划。一时间,各路资本蜂拥而至,迅速催生了一大批移动互联网医疗公司。
从年的风靡,到年的洗牌,再到年的再次火热,互联网医疗模式的突破口始终是如何打通医疗行业繁杂的环节,形成平台的完整生态。
“对于纯线上的互联网医疗企业来说,很难获得高客单价和盈利。因为在医疗行业以往的盈利大头还是在药和治上,诊费占比很少。这医院形成协作。而线下医疗行业不可避免有重资产、回报慢的特点。而在互联网医疗赛道,类似阿里的通过医药零售赛道进行切入的盈利模式也停留在探索阶段。”投资人士分析。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电子处方一直是未来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一个分界线,也一直受到*策层面的影响。今年4月20日,药品管理法修订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在此前的一审稿基础上,草案二审稿新增规定: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经营企业,不得通过药品网络销售第三方平台直接销售处方药。多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表示,网售处方药不应“一刀切”禁止,应完善电子处方等环节规范网售,并与现有制度做好衔接。
巨头企业探索发展方向
业内人士表示,医院实际上还是“大玩家”在操控。在医疗资源的开拓和盈利方向的探索方面,巨头企业各有各的“玩法儿”。
微医在医院、医联体建设与医疗资源实现了深度捆绑,另一个方向则是着手建立自有医疗服务体系(全科),向外界传递出深度布局智能医疗的信号。目前微医的科技服务及医疗服务平台均有营收,医院建医联体等系统、向家庭销售智能健康终端等;后者则包括线上问诊、线上咨询及与药企、保险公司合作等。
平安好医生则是背靠平安集团,利用现有医疗健康服务体系资源,走向了保险+健康管理的模式。平安好医生有良好的保险资源,依靠卖保险产品、定制保险产品实现盈利。目前看来最大的优势在于流量层面。
而丁香园的主要业务则围绕医生展开,包括给医生提供科研和招聘服务等,同时还开辟了为医疗企业服务的业务。丁香园通过为药企提供一个平台,借助网络做正规的学术性交流,并通过网络营销进行变现。唐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