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一个傍晚
我又趴在草丛里面
楼下的婆婆不知何时走了过来
淡淡地问了一声:
这花这么丑你还拍照啊
好看呢, 次见到*白色的鸢尾
我笑着回答
婆婆却说,这是马兰花......
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
《偷声木兰花·春分遇雨》|徐铉|五代宋初
莺啼燕舞,流水飞红,在妩媚的春光下,没有哪一枝花会妄自菲薄,觉得自己不好看。
街边的玉兰自在地划着小船儿,植物园的水仙即便低着头也咯咯咯笑得欢快,哪怕最不起眼的杂草间,红花酢浆都能迎着风打成一片。
墨水味儿的玉兰,
从欧洲翻山越岭地赶过来。
柠檬*的连翘,一大串一大串,
都是梵高手里没涂完的颜料。
光秃秃的土地上,紫花地丁踩着落叶
爬满了整个小山坡。
和春天相逢的这场盛宴,无论纲目科属,植物们有花的开花,有叶的散叶。若是撞衫了哪家姑娘,花儿们从未戚戚怨怨,她们总是竭尽全力,在天地间喜笑颜开。
乍展芭蕉,欲眠杨柳,微谢樱桃
《柳梢青·花朝春分》|顾贞观|清
客居长安多年,直到去年春天,才 次发现:西安很美。明明是惊蛰时节的蔷薇,偏偏要在谷雨前后开得让人挪不开眼。
今年惊蛰,第三候粉香浥浥的花信依然没有如期随风而至,却在满城李花纷飞的步道边、环岛中邂逅了一枚枚结着愁怨的丁香。那开在四月惊鸿一瞥的美,如今,被这三月淡淡的紫、浅浅的白捷足先登。
丁香花,乍看和忧愁搭不上边。你若是瞧见她们微缩在枝头,紧锁四扇花蕾,跟个小老头似的凝重模样,多少便能理解这层含着幽香的愁。
原以为,丁香情愫源自民国时戴望舒的《雨巷》,才知道,那位“沧海月明珠有泪”的诗人,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就赋予了丁香愁肠百结的原始意象:
芭蕉不解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后来,这股愁吹到五代十国,席卷了整个南唐。“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南唐第二位国君李璟倚仗辽阔的疆域,闲愁作赋。
其子李煜,少有闲愁。春花秋月何时了,无心赏花,无心踏月。小楼昨夜又东风,寒与悲,凄与切,都不作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真正的愁,用希望掩饰绝望
李煜这番无论如何都追不上的悲伤,
才是彻骨的愁。
尽日劝春春不语,
红气蒸霞,且看桃千树
《蝶恋花·已过春分春欲去》|葛胜仲|宋
春分前后,长安南北,目之所及,时不时地总能和丁香撞个满怀。看到含苞的丁香,并不悲伤,反而觉得,这是多么俏皮可爱的小豆丁呀。
花开的时候,香气扑鼻,虽不足以沁人心脾,也别有一番风韵。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向来和神仙们有着不解之缘的桃花,却比较容易勾起人的一段愁绪。如果赏花还不能褪去冬日的感伤,那就去水边拨弄几根细枝嫩叶的柳条。
风贴着水面而过,一层一层地呼唤你漫步其间,让人忍不住有种迎面相拥的冲动。这时候,岸边的柳条会把你拉回来,一前一后,忽左忽右。
即便牵起它的小手,也像个不听话的孩子,跟着风东躲西藏,偶尔还给你挠一下痒,逗得人扑哧一笑。
和植物、星辰、山川、动物们相遇本文首发,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ingxianga.com/dxpz/12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