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多以丁香写愁。
又因为丁香花大多是成簇的,且它们含苞待放之时,远远望去,好似一个“结”,于是便有了“丁结,百结花”的称呼。
楼上*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
李商隐这首诗里的丁香结,就是丁香花含苞待放的意思。结合整首诗来看,也暗含了愁思的含义。
诗人以女子口吻起笔,所谓的“芭蕉不展丁香结”一句,既是写景,也在抒情。
诗中,诗人以蕉心还未展开的芭蕉比喻女子的情人,以含苞待放的丁香比喻女子自己,暗喻二人虽在异地,却心心相通,都在为不得见对方而忧愁痛苦。
可见,丁香花在诗人笔下,不仅仅是写愁,还是苦苦相思却求而不得的哀婉忧愁。
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王十朋《点绛唇·素香丁香》
当树叶还是稀稀拉拉的时候,丁香花已然开放。它那清淡素雅的香味,就这样围绕着丁香树而生。那些文人雅士看了,都要说,这实在是幽居的好去处呀!
“落木萧萧”一句出自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一句,本是形容秋天的萧瑟。
在这里,诗人用其来表示丁香花将开未开、含苞待放的景色,也十分应景。
事实上,这首《点绛唇·素香丁香》并不是王十朋写的 首花词。他以《点绛唇》为词牌名,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词,共有十八首,并且每首都冠以“香”字,如“素香”丁香、“国香”兰等,可见他对这些花的喜爱。
而“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一句,也和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人无意争先,然而时局如此,难免让他愁绪万分,忍不住想起了当年江南的主人。
通读全词可知,词人大抵是想借这首词以表达自己淡泊高雅的志趣和不同流俗的情操,以及在“落木萧萧”的环境下,遭“梅蕊相妒”时的复杂情绪。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深栽小斋后,庶近幽人占。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杜甫《江头四咏·丁香》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寓居成都时所作。
此时的杜甫,身体与心灵都遭受到了极大的摧残,然而他并没有一蹶不振,反而是把自己的一腔情意都寄托在了丁香花的身上。
丁香花虽然柔弱,但结子很多,而且叶子和花都很漂亮。它没有世人崇尚的艳丽之美,却自成素雅美名。
就像是此时的杜甫一样,虽然力量微弱,但意志坚定,不受世俗所扰,只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哪怕是被栽种在房子后面无人观赏也无所谓,因为它生来就是要被伯乐所赏识的。
也许,等丁香花绽放出像兰麝一样的芳香时,它已经被磨成粉末了。但那又如何?虽然柔弱,丁香却有着竹石“粉身碎骨浑不怕”的强大精神。不幽怨、不缠绵,只做该做的,不在乎结局。这才是丁香!这才是杜甫!
中国古代有“药食同源”的说法,意思是说: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食物即药物,二者并没有很明显的分界线。
以丁香为例,它不仅醒神开窍、滋阴清热,对于长期饮酒者来说,还有醒酒的功能。
可见这些植物在中医手中,实在是将其功效发挥得淋漓尽致啊!
春空烟锁缀星星,两树琼枝占一庭。交网月穿珠络索,小铃风动玉冬丁。傍檐结密人难拆,拂座香多酒易醒。只恐天花散无迹,拟将湘管写娉婷。——邹升恒《丁香和韵》
纵观《丁香和韵》全诗,诗人全篇都是在夸赞丁香的好。
你看,那一簇又一簇的丁香花连结在一起,好像春日夜空的星星,娉娉袅袅,占据了整个院子的好光景。那些花儿都交相连结,密密麻麻直至屋檐之上,非人力可拆除。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丁香花不仅美丽,香气淡雅,更是醒酒的好帮手。诗人可是对其喜爱得不得了,生怕哪天就跟天女散花般,消散无影踪了。又哪里会轻易拆了这棵丁香树呢?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戴望舒《雨巷》
对丁香花的赞美和喜爱,不仅古来有之,甚至到了现当代的时候, 诗人戴望舒,也写了一首与“丁香”有关的诗。
尽管我们都知道诗人只是借“丁香一样的姑娘”来寄托自己的美好理想,表达自己在现实中徘徊、彷徨的心情,但以丁香喻愁思,却是古来有之。
而且诗人想要追寻与邂逅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其表现出来的美丽、高洁的形象,其实也是丁香的特征之一。
可见,不管在什么时候,人们对于丁香的看法都是一样的。很难有什么太大的出入。
丁香属植物主要应用于园林观赏,因其具有独特的芳香、硕大繁茂之花序、优雅而调和的花色、丰丁香满而秀丽的姿态,在观赏花木中早已享有盛名,已成为国内外园林中不可缺少的花木。就连在诗词中,也常常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一花一世界,对于丁香来说,开花、结果、入药、成诗,就是它的世界,也是它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