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岙镇高枧中心小学教师郑素贞从年走上教师岗位开始,就担任班主任一职。整整37年的班主任生涯,细心、耐心、爱心是她对待工作和学生的法宝,37年,郑素贞不仅花时间陪伴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也用心滋润了孩子们的成长。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还未走进郑素贞的课堂,她声情并茂的朗读声便传入耳中,讲台下的学生们专心致志,正跟着老师的节奏走进《丁香结》的世界。
郑素贞,年参加工作,扎根乡村37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她一直把“让学生爱上语文,享受写作”作为她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上好每节课,白天,郑素贞把所有精力放在学生身上,用心用情演绎好每一堂课,课后认真批改作业,耐心解决学生不懂的问题;晚上,她认真阅读参考资料,反复修改教案,对着镜子一遍遍试讲,即使躺在床上,也还不忘思考教学问题,灵感一来便立刻写进自己的教案中。课本上、笔记本里,新新旧旧的笔记填满了每一处空隙,一笔一划都是她认真耕耘的痕迹。
教学无止境,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郑素贞来说,写作是她的教学第一要义。
“要想学好语文,写作能力是重中之重。我会让学生从学习中、生活中寻找写作点,培养观察能力,养成写日记的习惯。”郑素贞表示,每次接到新班级,自己便会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一开始,学生写作取材难,他们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哪些事可以写,学校里似乎没有重大事情发生,家里也没有,自己也没有去一些地方旅行。“我会告诉他们,灵感来自于学习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往往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说说前因后果,谈谈自己的看法,一篇日记就成了。”
长此以往,学生们不仅养成了善于观察的好习惯,还能提高习作水平,而作为班主任,更能真实地、及时地了解学生。“高年级的同学,好多事情是不会向老师报告的。”郑素贞告诉记者,从日记中看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老师的便可以起到预防、督促、指正、教育、沟通的作用,从而让班级更加和谐,让学生更有方向感。
在郑素贞的带领下,她的班级连续20余年统考获得珠岙镇高枧片年级段第一,学生作文获奖数不胜数,在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牧童杯”童话创作大奖赛中,一名学生获得金奖,两名获得银奖。她本人也曾连续六年获年度考核“优秀”。
在教学理念上,郑素贞讲求有教无类,分层教学,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ingxianga.com/dxry/15949.html